查看原文
其他

请不要去消费“老茶馆”

杨二妈 游乐学团
2024-08-04


喀什
KASHI老茶馆
时差的原因,我在新疆享受着“睡到自然醒”的待遇。每天醒来,八点半了,稍稍收拾就出门溜达。

01早晨的地摊


在喀什的第一个早上,北京时间九点正,我走在古城街头上,行人寥寥。广州的七点半,街头早就车水马龙了。坦白讲,喀什古城中心区域并没有太多惊喜。攻略和宣传中神秘、独特、热情、多元……被过度透支了。经历十多年的开发和改造,有了不同区域的商态、产业区分。但是,总体还是趋向同质化。标准化的维族装饰、相近的营销策划、老树刷绿漆的修旧方法……细细去看,假花假草不少,画蛇添足颇多。
当然,有机会你一定要来:作为中国西大门,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,有“六口通八国,一路到欧洲”独特的地理优势。面对印巴等八国超过十亿人口的市场,喀什毫无置疑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、文化和经济的战略要地。同时,作为维吾尔族的聚居地,有浓厚的民族风情;新疆境内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;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经济特区……南疆看人文,喀什绝不能错过。
当我走到丁字路口,到了有人气的场景:四个摆卖的地摊,分别是散装牛奶、自家骆驼奶、自制酸奶、新挖的苜蓿,都是单一产品销售。勤劳的人早早起床,拉着自家的产业到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摆卖,货什么卖完老板就什么时候回家。
卖苜蓿的阿姨最空闲,她笑眯眯的,邀我为她的野菜拍照。卖酸奶的奶奶,打着手势示意“吃一碗”。骆驼奶是热的,邀请我试喝。最忙碌是卖散装牛奶大叔,一袋接一袋装,小勺半公斤,大勺1公斤。3元一公斤的牛奶,5元一盒的酸奶,20元一公斤的苜蓿……他们都不会汉语,和我交流全靠打手势。
我坐在路边,吃着酸奶,看着他们的营生。
02网红的百年老茶馆


就在酸奶摊的对面,一栋蓝色维吾尔族风格的两层建筑出现,在黄褐色的老房子中显得格外靓丽耀眼。吃完酸奶,我要认真逛逛眼前的蓝房子,这里早就膜拜过,自带光环和魅力:百年老茶馆。

喀什是电影《追风筝的人》的重要取景点,蓝房子又是电影中重要的场景之一。《追风筝的人》以阿富汗为背景的故事,讲述富家子弟和仆人家孩子的不同命运,反思不同阶层对人的影响。二楼的走廊位置,正是富商观看风筝比赛的坐席……这栋蓝房子,成了喀什的旅游重点推荐。当我走到二楼,空无一人。看看价目表,四处打量后,我失望离开了。
我想:真是百年老店吗?喀什老人都来这里喝茶聊天吗?……这里太华丽了,看起来是为游客、“富商”准备的消遣场所!
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花费不少的全新维族风格装潢,每天准点有热瓦普弹唱表演……还有,像营销文案一样的三代人共同奋斗的故事——华丽的装裱,三种语言的演绎。38元一壶茶是起点,玫瑰花、薰衣草等几十个款式,最贵超百元大关。酸奶、爆米花、花生等十多款小食……馕,也有四款不同口味!这菜单,一下子就回应了小说和电影中所描述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,尊贵、知性、豁达和优雅。

身处“百年老茶馆”里,让我联想到全国各地古镇的民宿和老店,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前去筹建、经营的,真正代代传承下来的老店并不多。被商业看好的古镇,它们样子会越长越像,丽江、阳朔、凤凰、镇远……尤其古镇中步行街,同一调性、雷同的旅游纪念品、包装口味都相近的小食。
城是古城,街是老街,店是老店,可物是人非了。
我想:带孩子来旅行,究竟要体验什么?看些什么?网红打卡拍照有收获吗?
03人间烟火



下楼后,我顺着街道继续慢慢走。
距离蓝房子不到50米外,有一幕吸引了我:黄色几何图案遮阳布,掉下一角;三张铺着红垫子的床架;红色的门帘,还有敞开的、没有玻璃的“落地窗”。
一个黑暗的空间里,我隐约能看到很多人聚着,床榻上放着茶壶。我意识到,这里有一家茶馆,我走进去了。屋内很安静,床榻上坐着三三两两的老者。二十平方不到的空间内,竟然超过20人。灶台在最里面,硕大的柴枝红红火火烧着。
老板是位老者,目测超过八十岁。他动作麻利,一个人打理所有事物:烧火、冲茶、送茶、收钱、收拾,偶尔也坐下聊几句。十点十五分,日复一日忙个不停的早晨。
我小心谨慎,选了个空位坐下,那是床榻边。身边的老者,为我腾出更大的空间,我那大大的书包也放在床榻上。床榻里面,老者们盘着腿坐着。
一壶茶,一个碗,还有一个馕,放在一个托盘里。这是一份有仪式感的早餐,完整的。馕皮很硬,中间的面很香,我慢慢吃着。屋内人多,却奇妙的静谧。
偶尔,一响哔哩啪啦,柴火的声音。用力去听,还有连绵的喃喃细语声。听不懂的维语,却像乐章一样柔和。我安静吃着,偶尔四处打探。这时,发现自己是屋内唯一的女性,也是年龄最小的。不经意的偷看,我碰到一位又一位老者的目光。我们互相点头并微笑,一句又句问候语无声传递着。难得的惬意休闲,我在茶馆度过了无所事事的时光。3元结账,比预想低的价钱。
我想,这就是老茶馆真实的面貌吧?我要记下:库路92号,没有店牌的茶馆。
04商业的思考 


走出茶馆,心里有点疙瘩。我走回蓝房子再去观察,我想研究一下:“百年老茶馆”是百年老号,还是营销方法?推荐攻略说:露台是最佳拍摄位置。是的,这里早就坐满游客,一席难求。我到屋内再看,一片热闹喧嚣,敲着跳着唱着,游客占比三分之二。想加入跳舞的游客,在起哄。另一边,穿戴隆重的维族老者,靠在墙边坐着。身前的一壶茶,白瓷明亮,金边闪闪。还有几份坚果,和几个馕。这里是一场盛宴,歌舞升平的节日现场。
我忍不住向两位维族老人打听:这里一直是茶馆吗?得到两个肯定的答案。后来,我查阅些资料,这里确实是“老茶馆”,至于是否百年,我们无从考究。倒是经营者,几次易主。现在执掌的买买提先生,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奋斗,书写着三代人的幸福生活!
走蓝房子,百般滋味。文化如何传承?传统如何保持?经济发展,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了……那么,落后部分还需要保护吗?这时,我发现对面还有一间老茶馆,一支乐队正在露台演出。走上二楼一看,却生意冷清。而老艺人们,非常投入在演奏,一曲唱罢又一曲。我坐下,听了很久。

几天的行走,看到游客不算多,估计无法支撑这么多的产业。几条主要商业街,三分二店铺已关闭。当然,这边在转让关门,那边在如火如荼在装修中。
小巷子里,流动摊贩随处可见,都是生活物资供应。三月底,最抢眼是装苜蓿的麻袋,透着春意盎然!
一个街区前后50米范围内,高中低消费的三家茶馆,并存又辉映:一家日进斗金,一家门可罗雀,一家涓涓细流。这多元的存在,真值得我们去提问和思考。
三年后再来,这里将有怎样的变化呢?
蓝房子一定在,它是喀什的宣传招牌啊,它是清真寺之后的旅游推荐。有露台表演的,租金一定很贵,游客多就能继续,游客少只能关门。而库路92号,正好相反。游客多,很可能就被迫关门。旅游消费力大,好位置必然被收回来;游客少,或许能自然保留。但是,老板老了病了,不见得有人继续经营。至于街头巷尾的地摊,要看经济发展走到哪一步了。广州,哪里还有地摊呢?
05什么是幸福


如果,你百度“喀什  茶馆”保证清一色“百年老茶馆”的故事和照片,维族茶文化、精致典雅、醇香、时光镜头……好词好句全用上了。然而,古镇里普通人生活,每天喝茶也是日常。我强烈推荐:库路92号,一家没有招牌的茶馆。
这里简陋破旧,却一样醇厚香浓。值得保留,值得铭记。
2元一壶茶,1元一个馕,消磨半昼。我们可以坐在床榻上,看街头的热闹,听城市的脉搏,互诉衷肠。第二天一早,我又去喝茶,老爷爷认出了我。
我点了一壶茶,还有两只煮鸡蛋。茶,越泡越浓;鸡蛋,溏心香糯。我一个人,坐了许久许久,慢慢在感受不一样的生活。
或许,这是我旅行的意义。
床榻的另一边,坐着白发白眉的老者,精神奕奕。征得他同意,我为他拍了很多个特写镜头。我们无法言语交流,只能在点头和微笑间传递着“安好”。
他很慢很慢吃着,一小口一小口去喝茶。他一个人,没有和其他人聊天。离开时,他扶着床背站了许久……小小的茶馆,是生活习惯,是精神寄托,也是信仰印记。这些为生活奋斗过的老人们,都值得尊重和礼遇。每个城市里,都应该保留这样寻常的空间,去容纳生活的期许和幸福、忙碌和焦虑、不安和孤寂。
可惜是,有些游客把“异域生活的日常”看成“旅行消费”。生气,也无奈。
我亲眼见识过,不止一次的游客吆喝:“这么脏,怎样喝呀?”“这是本地人啊,只喝茶吗?还有别的吃吗?多少钱?”还有一些更过分,口口声声的谢谢谢谢,话音没落,屁股就坐在托盘前开始摆拍……不到一分钟,扬长而去。
也许,你不会来喀什,不关注这里发生什么。可是,无论你身处何方,社会都是多元并复杂的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看待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呢?如何影响你的孩子成长?我相信每个人,都是自己的答案。
我不懂社会学和经济学,没法研究发展背后的道理和规律。孩子和我的旅行,一边行走,一边游玩,一边胡思乱想。
抛弃猎奇式、越界的、打探的、围观的游玩方式,培养孩子的行为界线、包容和尊重,理解文化的差异,也是思维拓展的一种方式。
(全文完)
我们的游玩,还有很多故事,待续……期待你的分享和继续关注!
早期关于行走的故事👇戳入看一个主妇的假期
从当代艺术到漫游
一本绘本和一段旅程|十月的江南水乡
敦煌de四天|吃住行+历史文化+娱乐
西安亲子攻略
广州文艺暴走,四条非典型研学路线
一个企业家的情怀?和孩子有什么关系?
古镇安仁之美|成都漫游之一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游乐学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